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分支,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全书共分11章,详细介绍了数据库基础知识、Access数据库概述、表操作、数据查询、窗体及报表设计、宏、数据访问页、模块与VBA编程、数据库安全。在本书最后一章完整介绍了“图书借阅系统”的开发过程。全书选材经典,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讲述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注重培养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初学者的特点编写,教材内容突出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实际操作性。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的教材,还可作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的培训或自学教材。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数据的逐步开放,交通领域的研究课题或多或少都要接触、使用时空 大数据。交通领域的从业者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工具和技术应对日益纷杂的交通数据。交通是一个交叉 学科,交通数据分析人才的知识体系需要与数据处理、网络爬虫、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复杂网络、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多学科知识深度融合,这也为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本书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与业务需求设计了三篇共15章内容。基础篇(第1~5章) 梳理Python数据分析、网络爬虫、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等基础知识;应用篇(第6~10章)介绍 出租车GPS数据、地铁IC刷卡数据、共享单车订单数据、公交GPS数据等各类时空大数据的实际案 例应用;方法篇(第11~15章)融汇数据挖掘、空间统计、复杂网络学科等交叉学科方法,与交通 领域的大量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全面梳理总结交通时空大数据所需跨学科技能。 本书由浅入深,学科交叉,强调实践。对读者不同的学习阶段与业务需求设计相应内容,全面梳 理总结交通大数据科研所需技能,并与交通领域的大量实际案例分析结合。本书可作为教材也可作为 参考工具书,基础篇定位交通数据领域新手入门,应用篇定位有数据分析需求的高校学生或社会人士, 方法篇定位高校学术科研人员。
“大学计算机”是高等学校本专科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在本领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以计算思维统领全书,兼顾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涉及计算机学科更多更新的知识,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从以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工具为核心要求,提升到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及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核心要求。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实用软件、数据管理与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等内容。
本书在介绍移动通信基本技术与原理的基础上,对1G至5G的各类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关键技 术和应用方式进行了全面阐述,给出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与优化方法,并对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 络通信的融合方式进行了全面探讨。本书注重实用性,内容全面,语言通俗易懂,同时注重吸纳移动通信 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讲述内容尽量涉及最新的技术、协议和规范。本书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内容新、 知识全、重实用、跨专业”。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 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通信原理——理论、分析及应用(新形态版)》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全面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构成、信息及其度量、信道与噪声、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信道编码和同步原理等。本书强调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思想,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并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吸收新的技术成果应用。各章重要知识点均配套了教学视频,并在每章末尾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本章知识脉络,且附有适量思考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信原理——理论、分析及应用(新形态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