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14章,除第1章为物联网概述,第14章为物联网规划设计与构建(包括行业物联网工程解决方案)外,其它12章内容主要涉及物联网工程的13类关键技术,包括:标识技术、物联网体系结构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网络发现、软件和算法、硬件、数据和信号处理技术、发现与搜索引擎技术、网络管理相关技术、电源和能量储存技术、安全与隐私技术以及标准化技术等。
本书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理论、实际应用案例和最新技术,主要内容按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和不断扩展的应用范围依次介绍网络技术基础、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和物联网,同时针对网络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介绍网络中心构建和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及网络设备设置。 本书的特点是紧扣网络工程的实践应用需求,较少讲理论,较多地讲工程实用技术与工程施工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工程适用技术和技术参数。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力图反映计算机网络实际规划、设计、施工、故障分析及排除、交换机及路由器设置等实际工程技术。 除第10章外,各章都附有习题、工程案例,以帮助读者学习理解和实际工程应用。随书配套有开放的全书教学课件(PowerPoint文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多媒体动画演示、参考试题及答案,以便教师使用。 本书主要作为计算机类和电气信息类相应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教材,特别适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和职业培训机构的网络工程专业训练教材,对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学习参考价值。
本书详细介绍了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最新主流前沿技术。全书共分为6部分:物联网安全概述、物联网感知识别层安全、物联网网络构建层安全、物联网管理服务层安全、物联网综合应用层安全、物联网安全体系规划设计,以12章的篇幅按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分别讲述物联网安全需求分析、物联网安全技术框架、密码与身份认证技术、RFID系统安全与隐私、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无线通信网络安全、互联网网络安全、中间件与云计算安全、信息隐藏技术原理、位置信息与隐私保护、物联网安全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物联网安全体系结构规划与设计。每章除了介绍相关理论外,还讲解了最新前沿技术的原理。各章都附有习题以帮助读者学习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附有全套教学PPT课件等。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和电气信息类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物联网安全技术的专业培训教材。对物联网安全和可靠应用领域的管理决策人员、从事物联网安全领域应用和设计开发的人员及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本书亦有学习参考价值。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本书作为大学公共通识课教材,为文科及理工科学生选修大数据课程编写,主要面向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共分为7章,第1章讲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社会价值;第2章讲述大数据系统的基本结构;第3章至第5章按大数据系统的处理过程分别讲述大数据系统输入、大数据系统处理、大数据系统输出;第7章至第8章讲述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书内各章都附有习题、大数据分析案例,以帮助读者学习理解和实际工程应用。随书配套有开放的全书教学课件(PowerPoint文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便教师使用。
本书详细介绍了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主流前沿技术。全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目前面临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系统的基本结构、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大数据处理基础架构——云计算、计算模式与处理系统、查询展现与交互、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隐私与安全、前沿技术及应用、行业案例研究。 每一章除讲解相关理论外,还讲解了适用技术及案例。各章都附有案例以帮助读者学习、理解和实际工程应用。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附有全套教学PPT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经济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相关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干部培训、职业技术教育以及职业培训机构的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专业训练教材。
本书是《网络工程》(第3版)的配套实验教材,编者结合高校学生专业培养方案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依托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共设计了25个实验,分为基础篇和技能提升篇两篇。 基础篇共有15个实验,分别是认识网络、网线的制作、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快速以太网的构建、网络设备IOS在CLI模式下的基本使用、交换机的常用配置与管理、基于交换机端口的VLAN划分、VLAN间路由设计、CDP的配置与验证、静态路由的配置与验证、默认路由的配置与验证、RIP的配置与验证、网络应用服务平台的构建与测试、小型无线网络的设计与配置、网络打印服务的配置。 技能提升篇共有10个实验。主要从交换与路由的高级应用出发,结合网络安全应用以及典型企业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几方面考虑,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现。 本书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适合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使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教材,对于计算机类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学习和参考价值。